全球第二大班轮公司马士基宣布,自7月31日起,亚洲主要港口至北欧最繁忙集装箱港鹿特丹等多个港口,每标箱(TEU)运价要调升至1025美元、每大箱(FEU)运价要调升至1900美元,涨幅在四到六成之间。
但对此,有业界人士认为涨价并不容易,生效日运价还可能不涨反跌。
目前亚洲运往欧洲每标箱运价约750美元,每大箱约1200美元。业界人士分析,马士基带头涨价可能产生两种结果:第一种是其他船公司也效仿涨价,毕竟目前运价是覆盖不了成本的,涨多少算多少,涨成功了最好;第二种是其他船公司会观望一周甚至两周,成功了再跟,因为目前各家舱位都没满,怕跟了会有掉货给别家的风险。
目前货载状况并不是很好,所以还是要取决于到时候供需问题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去推动这波涨价,因此要看下周开始的订舱情况,如果7月底市场仍然低迷,那肯定涨不成。相关人士认为,今年应该没有那么大的机会涨到马士基提出的运价水平。
业界普遍不看好是有根据的,亚洲集装箱船运平台Linerlytica统计,今年6月集装箱新交付量达到277,873箱,创下单月新船交付运力最高纪录,今年前6个月交付的新船总数已达到148艘,共979,344箱,而今年下半年仍有超过120万箱将交付,全年交付量将达到220万箱,也将创下新的年度交付量纪录,超过2015年交付的170万箱。
而2023年创下的新高,2024年立即会被打破,根据Alphaliner统系,明年将有391艘,接近300万箱的船舶交船。另一方面根据Linerlytica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只有47艘船只被送去拆解,共84,685箱,远低于2016年创纪录的695,850箱。
业界资深人士分析,欧洲线目前使用的2万箱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ULCV)越来越多,由于美国港口条件不如欧洲,这些船无法使用在美国线,而2万多箱船都是船龄很低的新造船,建造成本很高,船公司很难将这些船闲置。
过去三年,集装箱船订单创下新高,目前订单量约为800万箱。克拉克森研究公司估计,到2025年底,全球集装箱船队将达到3,000万箱,比目前的水平高出15%。
国际航运媒体TheLoadstar分析,马士基突然宣布调涨运价虽令人震惊,但恐怕只有在运力缩减的情况下才能奏效。而目前看来,与马士基同属2M联盟的地中海航运(MSC),不太可能同意取消任何新造船只的航班。
第三季旺季开端令人失望的是亚洲至欧美的出口需求疲弱,但新造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却在此时涌入亚洲至北欧航线,例如THE联盟的远东欧洲航线3(FE3)很快就会有4艘2.4万箱新造船加入服务,取代原本1.34万箱~1.98万箱的船只。
实际上船公司每个月都在设法调涨运价,像美国线几乎每个月都有每大箱运价调整1千美元的情况,船公司是能涨多少算多少,企图逐步推高运价,即使涨价不成,或仅是一周行情,也有避免运价快速下跌的作用,碰到市场特殊状况,就能立刻大幅调升运价。